当越来越多品牌以及更入门的 Android 装置接纳更高更新率的面板的时候,对于直接通过系统来支持 ARR 的需求自然也就直线上升。 而这次 Android 15 的支持便是为此而来的改变。
好,我知道很多人看到标题,就会拿出手机截图说「明明OOO手机就有支持」。 另一方面来说,也的确有手机品牌能自行开发对应ARR(adaptive refresh rate)自适应更新率显示面板的功能支持。
然而,当越来越多品牌以及更入门的Android装置接纳更高更新率的面板的时候,对于直接通过系统来支持ARR的需求自然也就直线上升。
而这次 Android 15 的支持便是为此而来的改变(虽然还有 HWC HAL version 3 的支持限制,所以不是每个可以升级的手机都能获得就是了… QQ)。
引述 谷歌 的说法,提到 Android 15 是首个支持 ARR 自适应更新率的 Android 系统。
在此之前的手机支持,主要是以「multiple refresh rates」的方式,也就是通过根据显示内容来切换屏幕更新率的方式来对应显示的内容需要。
导入了ARR自适应更新率的系统中,则是能够在VSync技术的辅助下,得以在单一显示模式中以低于最高更新率的更新率进行显示。 直到侦测到更高更新率的需求,才会切换至更高更新率的显示模式。
这样一来,将可有效降低切换显示模式的电力浪费与耗时所导致的卡顿负面体验。
Android Authority 引述专家的说法,表示系统正式支持 ARR 的差异点是在于。 以往很多手机遇到播放 24Hz 或者是 30Hz 视频内容的时候,很多时候仍会以 60Hz 的显示模式进行播放; 支持ARR的手机则是可以对应到这样的更新率进行播放。
也举例手机商的LTPO显示器支持,也可能并非真正支持ARR技术。 可能是与系统脱钩的离散形式达到支持,虽不至于有大问题,但真正支持ARR之后理应可以提供更没有画面撕裂问题的更顺畅显示切换表现。
此外,这样的支持也对于想要充分享有ARR技术的优势,却没有资源开发相关技术的品牌而言,等同于大幅降低了开发的成本 – 对于手机体验的改进,也都会有正面的进化效果。
是说,确实看到这次的自适应更新率支持里面还特别提到了 VSync 等技术,会以为 Android 15 搭配支持 ARR 的硬件后,就等同于一般 PC 上的自适应更新率技术了?
不过根据官方的说明,这项技术仍然受限于「撕裂效应(Tearing Effect,简称 TE)」所需要对应的因子更新率等原因,所以认为与计算机系统所提供的支持仍有差距 – 简言之,就是还有待解决的问题存在。